光锥之内是命运

口味杂|近期主刷琅琊榜or三体相关|苏靖苏、仪all仪|rps相关除季先友情向不约|刷屏多且无意义,fo请谨慎

记一下昨天上午那多的新书发布会

*记忆有偏差

*直接引用不代表一定是原话

说是新书,其实内容已经在去年的《收获》秋季长篇专号上刊载过了。我第一时间买了收获,直到今年年初才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来读完这个故事。

我这个人注重内容大于形式,哪怕单行本的装帧好到了让人怀疑出版社社里有矿的程度,也绝不会是让我在买过杂志以后再来收藏一本内容完全相同的书的理由。

我只是实在太喜欢这篇小说了。它远远超出了我所有的预期值,成为了我心目中那多迄今为止最优秀的一部作品——我甚至觉得,它代表了国内悬疑界的最高水平。

离题太远了,回到发布会吧。

那多上来先提到了之前看到的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

“有读者说我重回巅峰了。”

瞎说,我心想,分明是达到了新的高度。

“其实我自己是觉得超越了之前的作品。但我知道他们的意思。因为我过去的作品,虽然说写的是悬疑,但其实是带一点幻想的、软科幻的元素在里面的。有很多想象力的成分在里面。”

嗯,想象力就是生产力,你的名言嘛。

“所以我的读者……他们很多是喜欢那一挂的。这次的故事是不同的,它更加的……真实,没有了那些幻想的元素。所以这样的一个故事,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他们心目中被时间美化过的那些故事相提并论,得到一个重回巅峰的评价,我觉得是,是很……欣慰的。”

我很惊讶于他提到了被时间美化过的印象,这毕竟是一个会被绝大多数人忽视的滤镜。

我自认为不能被归类到以上那类读者中。作为科幻悬疑这两种类型文学的双担,我很清楚这两类作品吸引我的点分别在哪里。我对那多手记系列的喜欢,只有一小部分是来自于其中的软科幻成分,更不曾将其当作科幻小说看过。

六年前的那本《一路去死》在我看来只是一部试图转型之作,我记得自己当时的评价是“期待转型成熟的那一天。”

《十九年间谋杀小叙》着实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接着那多提到了自己这几年来的经历,说起了他开的餐厅。他说如果我的店现在还开着,这个季节你们可以吃到盐烤六月黄。他说起他的店刚开没多久就在大众点评上点击量达到了 全国第一,可以说是现在所有网红饭店的鼻祖。

可是一个职业作家,为什么要去开饭店呢。

“因为太太不想等位”显然不是、至少不可能是全部的理由。

我以为他会说是因为写作转型期需要更多地接触社会,毕竟文学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归根结底是要到生活中去找落脚点的。包括他之前提到的找当刑警的朋友了解了许多的真实罪案故事,应该都是出于同一目的。

我猜错了,“更多地接触社会”只是开饭店所带来的果,并不是行动的原因。

2013年,赵长天先生因病辞世。

那多说那段时间他完全无法写作。别说写作了,连阅读都成困难,什么书都看不进去。而开饭店,恰恰是一件很能消耗人精力的事情。

果然创作者都是在历经痛苦后脱胎换骨的。我想。

然后有人提到了郭慨这个角色。那多说他写这个角色的初衷是想描写一下无望的爱情。但郭慨终究成了整个故事中唯一一道温暖的亮光。

几位好友一波商业互吹后访谈部分正式结束。工作人员原本想直接结束上午的活动,让大家去下午的场次赶签售。此时此刻小蔡老师(我不太确定有没有听错,应该是他)高呼了一句“有书的赶紧上来签啊!”

所有人抱着书一拥而上。

小蔡老师此刻在我心中八米八!

正这么想着的时候就看到有读者拎着一本《皮囊》冲上去了。

你是小蔡老师的粉吧啊喂!

(所以《皮囊》好看吗?)

我听到排在我前面两位的妹子说“这是我时隔九年的第二次签名。”

我一激动跟了一句,“我也是时隔九年的第二次!”

我俩顿时隔空结下了某种革命友谊。

那多老师笑了笑。

听不清是谁说了一句,“两位看起来都还是学生的样子啊。”

您真甜谢谢!

九年前也是在这样的盛夏,那多在上海图书馆有个讲座,我带了两本书去签,在一众签门票的人群中鹤立鸡群。

我记得那是个关于悬疑小说创作的主题讲座。虽然那段时间那多的新作品是巫术系列的《清明幻河图》,但那场讲述的重点却是《百年诅咒》。

我记得那天图书馆的冷气开得很足,开场后全场灯光暗下,那多坐在台上拿起话筒,给我们讲了百年诅咒开头的那个故事。

我当时心跳起码飙到了一百二,也不知道是激动得还是吓得。


《百年诅咒》是那多转型尝试的第一部小说。

九年过去,曲线闭合成圆,端点的一头是《百年诅咒》,另一头是《十九年间谋杀小叙》。

而站在圆心的那个人,依然是我最喜欢的悬疑作家。

评论

热度(3)